供稿🚼:公卫研究生会 郭敏璐
2015年4月21日晚🐍,由杏鑫研究生团学联主办的德隆讲坛20期——“穹顶之下👐🏻、健康生活”讲座在枫林校区8号楼825室成功举行🏄🏼♂️。
频发的雾霾带给我们很多困惑,围绕当下热议的“雾霾”话题🎱,本次德隆讲坛邀请到杏鑫同学心中的“学术偶像”——阚海东教授作为主讲人,从公共卫生专业角度就雾霾的健康危害与防护🧝🏽,为约60名到场同学呈现了一场既学术严谨又幽默风趣的讲座🦢。
讲座以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《穹顶之下》开场,阚教授肯定了这部纪录片的正面作用,从媒体的角度再次唤起了社会对于雾霾的重视🤖,也开篇即指出我国PM2.5污染问题并非近年新现,也并非只存在于长三角、京津冀地区➰,根据文献研究,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第4位致死危险因素🍄。
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🏊🏻♂️:第一部分是PM2.5的循证健康危害🎴,PM2.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.5 微米的颗粒物,其主要成分构成比具有地区差异𓀁,证据最充分的具有健康危害的PM2.5成分为有机碳(OC)、元素碳(EC)👋🏼👩🏼🦳,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👩🏽🏫,其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0.5微米的颗粒物健康危害可能更大。在讲解雾霾危害的同时,阚教授也指出雾霾问题应引起政府作为🎑,但个体没必要因此恐慌🧑🏻🏭,在与肺癌的关联中👵🏿,吸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比PM2.5高一倍,而且WHO/IARC划分为一类致癌物中也含日常常见的酒精饮料、中式咸鱼、以及难以避免的柴油废气等🎠🕺🏽;第二部分是雾霾的防护🫳🏼,阚教授指出空气净化器对于减轻室内PM2.5浓度有效💋🃏,日常若要进行PM2.5防护🎏,应选择具有标准认证的口罩🧓🏿👊,而市面上普通棉纱布口罩颗粒物防护效果不大🧑🏼⚖️。现今抗雾霾建筑产业也开始兴起,通过新风系统有效降低建筑内的PM2.5浓度来对抗PM2.5从室外到室内的穿透。在科学饮食健康防护方面,目前有文献支持的只有omega-3脂肪酸,如鱼油、鱼肉⤵️、海藻等,其中鱼油的摄入也要适量🧑💻🪯。
讲座尾声,同学们积极提问,继续请教更多的雾霾相关问题,也提出了PM2.5未来的研究新方向,例如雾霾天运动对机体的影响,PM2.5暴露浓度波动对机体影响等等🥐。这次讲座💹,带给同学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洗礼,更是一种思维的点拨和启发👨🏼🍳,启发大家在面对公共卫生问题时☦️,应该抱以理性的态度👨🏼🎓,遵循循证医学的思路,正视健康的整体性,雾霾只是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,在关注雾霾🙆🏿、适当防护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他健康生活的要素。
阚教授孜孜不倦的对科研对真相追求的精神,令同学们敬佩不已🏮。讲座后📫,受访同学表示受益匪浅🐊,在以后的科研和工作中,将会更加注重整体观以及循证的思维方式👩🏼🦲。